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侧记

2023-10-30 来源:人民论坛网

2013年—2023年,十年媒体融合发展,故事很多。

先从一组数据说起:

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达到6.18亿人,其中手机网民有5亿人;

2023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为10.79亿人,中国超3/4的人口阔步“网”前。

数据里有乾坤,5亿多移动网民的需求增量,牵引着网络舆论生态中媒体融合的质量。

“我多次说过,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谈及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时,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加快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重要指示10周年。十年融媒,笃行致远。金秋十月,由人民日报社与武汉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负责同志、中央和地方媒体负责同志、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等围绕“新征程新使命 新格局新作为”主题,交流经验、碰撞思想、畅谈发展。

媒体融合发展十年历程:高质量赢得大流量,大流量澎湃正能量

全媒体时代浪潮中,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把握大势,因势而谋,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对媒体融合发展把脉定向,对怎么融、融什么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先后两次印发《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在顶层设计推动和政策举措支持下,媒体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形成了涵盖中央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的四级融合发展布局,迸发出敢于革新、勇于创新的生机活力。

在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活动现场,由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主持的主旨发言环节中,来自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社、经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长江日报社、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媒体负责同志,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在媒体融合方面的生动实践和心得感悟。从侧面勾勒出媒体融合十年发展的全貌与动态、特点与成效:

——导向为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平实务实、精准精确、持续推出体现思想深度,饱含情感温度的精品力作,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人民日报的“微镜头”报道、新华社时政融媒体栏目“第一观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时政微观察等,为重大主题报道出新出彩、有力有效做出了新探索。

——移动为先,建好自主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占据传播制高点。人民日报已发展成为拥有报、刊、网、端、微、屏、号等10多种载体、470多个网络媒体平台、全媒体覆盖用户总数超15亿人次的新型主流媒体。新华社客户端的下载量4.4亿,海内外社交媒体总粉丝量近10亿,在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的过程中发挥了应有作用。光明日报自主打造了“掌上知识分子精神家园”。中国日报海内外社交媒体矩阵不断壮大,脸谱主账号粉丝数达1.04亿,位居全球媒体主账号粉丝第二位。

——内容为王,信息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输出讲导向、有态度的优质产能,以优质内容去鼓舞人、凝聚人、引导人。2017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人民日报客户端借助人脸识别、融合成像等技术推出了《快看呐!这是我的军装照》H5产品,上线10天,浏览量突破10亿。2023年人民日报融媒体产品《新千里江山图》视频以诗情画意引发受众情感共鸣;央视新闻客户端《三星堆新发现|古蜀国的青铜时代》利用即时云渲染和虚幻引擎技术,创造性地为用户提供全新的新闻场景沉浸式体验,打造了用户与三星堆文化的强链接。长江日报记者在报道由亚洲最大的单体垃圾填埋场改造而成的武汉园博园时,关注到周边10万中低收入居民的生活环境由此彻底改善。这不同于西方“纳税越多,权利越大”,武汉园博园的建造被列入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案例向世界发布,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创新为要,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机制等方面的创新,以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驱动传播、吸引用户,集聚流量。经济日报优化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从人员融合到理念融合,“策采编发推馈评存”全流程发力,全媒体传播体系逐步形成。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挂牌成立以来,在精准传播、立体传播、多元传播上下功夫,形成了“统一策划、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差异表达、全媒传播”的国际传播模式。

从阶段上看,十年媒体融合发展经历了从“你就是你,我就是我”的相加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融,进而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度融合发展阶段。从层次上讲,媒体融合发展既可以是媒体内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也可以是媒体之间不同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横向整合、不同层级媒体组织的纵向融合;还可以是媒体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整体协同,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等方式进行跨界融合。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面总结媒体融合十年发展的经验成效,也要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于绍良在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致辞中谈到:“迈步新征程,我们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更好发挥新型主流媒体在塑造主流社会价值、夯实共同思想基础中的主渠道作用,奋力谱写媒体融合发展新篇章。”

媒体融合发展只有进行时:不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大的舆论场、思想交锋的主阵地。网络空间与实体社会相互交融,网络空间既是容量最大,传播最快的信息集散地、舆情策源地,也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民在获取资讯、交流信息过程中,其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也在潜移默化中被塑造。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五花八门。想要在多元声音、多重表达中唱响正能量,增强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不容易;想要在利益诉求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中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使亿万民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简单。

“技术赋能” “受众意识” “网上网下同心圆”是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与会嘉宾在交流研讨中多次提及的关键词。论坛召开前夜,在人民网原创的虚拟人“白泽”主持的“智融未来——2023人工智能成果展示会”上,一票难求的“爆款”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经由数字化改编而成《灵境·只此青绿》,数字舞者飘然灵动,视觉画面栩栩如生、意境悠然;京剧演员与虚拟人“沐岚”跨越1800多年同台表演《新定军山》,令在场观众耳目一新,品悟经典文化的魅力;独臂男孩古月在接触到智能仿生手技术后,从拧瓶盖、系鞋带开始锻炼,再次实现了“手随心动”,展示会现场,古月与钢琴家舒海峰以四手联弹的方式为观众们呈现了一曲经典的《我和我的祖国》,融合技术、艺术、人文情怀为一体的演奏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感受和情感共鸣。

“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时代正加速到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要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为强化科技支撑、技术赋能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早在2019年,国家部署建设了4个重点实验室: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传播内容认知国家重点实验室、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超高清视音频制播呈现国家重点实验室。在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智慧融媒:趋势与前沿”分论坛上,“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科技伦理委员会”正式成立,面对当下富有挑战性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积极探索AI应用和治理之道,引领塑造科技向善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主流价值语料库是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建立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合规性评估体系和语料库的组成部分,目前已完成3000多万篇基础语料、5万多道问答语料的建设工作。在“智融未来——2023人工智能成果展示会”上,对于现场观众所提出的带有“挖坑涉险”的犀利问题,人工智能回答的有理有据、准确平实。

“我多次说过,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现在还要加一条,用得好是真本事。媒体融合发展不仅仅是新闻单位的事,要把我们掌握的社会思想文化公共资源、社会治理大数据、政策制定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综合优势。” 2019年1月25日,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谈及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时,这样说道。

在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分论坛现场,不少企业代表围绕“国际传播:交流与交融”分享了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国家电投联动中国大唐、中国建筑以及陕西、内蒙古等省市13家社交媒体平台策划“光伏点亮全球”活动,覆盖近千万全球观众,互动总量超90万人;作为第一批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亚洲最大国际承包商,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积极搭建友好交流平台,邀请数百位外国使节、记者及民众走进中交项目,活动传播覆盖110余个国家,总传播量超20亿次。中远海运集团注重海外项目与当地媒体、智库等建立沟通渠道和合作关系,积极主办媒体开放日、公众开放日等活动,展示公开、透明、奉献社会的中国企业形象。

“创新政务新媒体传播机制、画好线上线下同心圆” “壮大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唱响融合传播主旋律” 也是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分论坛嘉宾重点关注的主题对话。强化与网络用户之间的多重连接,构建用户参与的活动空间、互动平台,激活用户活跃度,实现用户+场景+情感+服务的多重链接,从而提升凝聚力引导力,是不少嘉宾在交流中谈及的实践体会。山东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连接群众和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建好网上便民服务、网上诉求办理、文旅资源惠民、乡村振兴服务、视听内容服务“五大中心”,成为群众爱用好用的“一站式”掌上服务平台。长江日报运行的武汉城市留言板,160多家单位入驻,每天办理群众诉求2000到3000件,在此基础上推出的视频调查栏目《拍“板”》:你拍“板”、我来办,推动解决了许多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例如,地铁延迟半小时收班,每天多送8万夜班族回家等。通过媒体与社会职能部门的协调沟通,把“群众盼的”与“党委政府干的”结合起来,一次次将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并以点带面,推动共性问题的解决,促成基层治理优化,群众满意度高了,幸福感强了,参与社会治理的动力更足了。

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郭元强在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致辞,他谈到“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自觉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让正能量更充沛、让主旋律更响亮!”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也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工程。十年来,从中央到县域媒体格局夯基垒台,从新闻到政务服务商务不同领域相融运营,从技术赋能到传播观念迭代升级,媒体融合发展生态日渐成熟,在更大版图上做大做强主流思想舆论。

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活动圆满闭幕,“让融合发展跑出‘加速度’”的新篇章已然翻开,每个人都是这场伟大历程的见证者、参与者,书写者。(人民论坛记者 常妍)